註冊
作者

最紅傳媒策略

2019 年 6 月 13 日

安排Moni HK Jewellery創辦人葉茵茵(Iris)接受《經濟一週》訪問

80後女生2,000元本金創業 賣首飾月賺100萬元 | MONI HK Jewellery | 創業淘金

【首飾・創業淘金】80後女生葉茵茵(Iris)以2,000元成本創辦MONI HK Jewellery,出口戒指、手鍊、耳環及吊咀等飾物,由團購起家到開設實體店賣飾物,公司現時月賺100萬元。

撰文:Vincy|圖片:Dicky

靠團購熱潮 月賺近20萬

Iris笑言大學畢業後,只是當了9月的上班族就被公司解僱,所以便決定要闖一番事業。

她和其他女孩子一樣,從少就喜愛穿戴手鍊和戒指等飾物,所以她選擇以售賣飾物創業。

她約在七年前以2,000元成本創辦MONI HK Jewellery,公司主要出口戒指、手鍊、耳環及吊咀等飾物,當時靠團購熱潮月賺近20萬。

日寄100個電郵 尋求合作機會

她會親身前往內地的首飾工廠,尋找平價的首飾貨源,再加把貨品的照片上載到不同的購物平台寄賣。

她指創業初期每日寄出100多個電郵到世界各地的購物網站尋求合作,最後得到與新加坡最大型的團購網站的合作機會。

她說:「團購可按照認購的人數去訂貨,沒有滯銷的風險,而且當認購量夠多,取貨可取得更大折扣,變相利潤更高。」

與新加坡的團購網站合作,為她帶來10多萬的收入,這結果令她更有動力開拓其他國家的團購市場,曾與英國、印尼及菲律賓的團購網站合作,希望「生意愈做愈大」。

走過經營低潮 重新出發

她指團購熱潮只維持了約年半的時間,2014年團購熱潮減退,連新加坡的生意都不斷下挫。

由一開始在團購平台日售5,000件貨品到每日只售出約20件飾物。Iris曾自行開設品牌網站向新加坡消費者推廣,但仍因價錢、成本及入貨量問題而失敗。

她坦言當時失去了團購平台的客源,令生意一落千丈,她找不到前進的方向。她認為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,所以決定把創業頭幾年所賺的金錢重新學習市場推廣策略。

2015年,她不甘重投打工仔生活,決定要把業務轉型,由出口轉戰香港市場。她開設實體店賣飾物,2016年時因訂單太多而需要一年內三次搬遷辦公室。

全行最快推新款

Iris為了把最新的元素加入公司的珠寶設計,會親身到世界各地的珠寶和首飾展展覽。

她也投入很多精力爭取與不同國家的珠寶品牌合作,如與THANN聯名推出的Hera香薰項鍊和取得日本Crossfor的Dancing Stone專利。

她指公司平均每兩星期推出一次新款式,「可算是全行最快」。這種「追貼時款」的營運模式令生意額持續增長,現時月賺約一百萬元。

五年免費保養吸客

Iris表示自己是一個較粗心大意的女孩,經常弄壞穿戴中的手鏈,但珠寶的維修費用往往很貴,令「飾物帶唔長」。

所以她一直都想加強公司的保養服務,MONI HK Jewellery把行內慣常的保養期由一年增加至五年,「五年保養」作招徠吸引客人。

五年保養期後,客人只需支付每次200元的維修費用。

轉型要快 否則會被淘汰

Iris察覺到做生意最重要是宣傳,所以她開始在Facebook舉辦直播活動介紹公司產品,拉近與顧客的距離。

她認為年青人創業,要掌握市場的變化,轉型要夠快否則很容易被淘汰。

完整報導:https://www.edigest.hk/104855/

2019 年 5 月 31 日

邀請東網on.cc報導「國際極光藝術展2019」

極光展關注暖化 港畫家零下25°C赤手繪畫險凍僵

西方有一個古老傳說,指能看見極光的人便能得到一輩子幸福,自此極光令很多旅客神往,惟在全球暖化及污染問題嚴重下,極光或會有消失的一天。為喚起市民對全球暖化及污染問題的關注,國際極光協會(總部)主席星雨及極光畫家黃學豐於本年3月勇闖北極圈,在零下25度下拍攝及繪畫極光,並於今天(1日)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大堂舉行「國際極光藝術展2019」。n

其中星雨拍攝的作品「和平極光」在挪威北角拍攝,圖片下方是地球兒童大圓石紀念碑。紀念碑於1988年由來自七大洲的7名兒童共同完成,象徵希望、和平與友誼等,而7個紀念碑旁有一座「母親與兒童」紀念雕塑。n

星雨希望透過此藝術品宣揚和平、反戰思想和保護兒童等信息,當中紫紅色的極光像心心、鯨魚、白鴿或飛機。特別的是,當時星雨看不到該紫紅色極光。星雨表示,極光不能單靠肉眼捕捉,要靠經驗及鏡頭。黃學豐則稱,可透過長時間觀察極光,捕捉最美時刻並以藝術形式呈現,又指在寒冷下需要戴手套,難以捉緊畫筆,故最終除下手套繪畫,惟因太投入,感到手部麻痹才想起要用暖包,幾乎凍僵。

完整報導: https://hk.on.cc/hk/bkn/cnt/news/20190601/bkn-20190601135550856-0601_00822_001.html

2019 年 5 月 30 日

安排Guidestar創辦人姚永松(Tony)接受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訪問

資深導遊引進導遊耳機  首年僅賣2套 至今衝出香港 點翻身?

創業要有銳利的市場目光外,懂得靈活變通亦非常重要。姚永松(Tony)擁有20多年導遊經驗,在外地帶團時,眼見外國旅行團均會配備導遊耳機,能方便導遊及客人,便一心將導遊耳機引進香港,成為全港獨家。但創業首年他只能售出2套導遊耳機,其後他是如何扭轉乾坤,帶領公司衝出香港?

入行前未曾旅遊 外地帶團時見商機

不少人想要成為導遊,都是源於熱愛旅遊。但Tony在入行前未曾離港,最初他只是在旅行社擔任銷售員,負責替客人買機票及報旅行團。後來因旅行社人手不足,他便轉職成領隊兼導遊,開始帶領客人遊歷世界。

導遊透過工作見識世界,Tony更從中找到商機。他發現外國很多旅行團及博物館,均會採用導遊耳機,取代「大聲公」或喇叭等工具,導遊就能透過耳機的接收器向團友講解。團友帶上導遊耳機後,更可不再受限於與導遊的幾步距離之內,能更自由地拍攝及遊覽,方便之餘,更不會滋擾到其他遊客或當地居民。「很諷刺地,這些耳機有近8成都是中國生產,但香港及內地的旅行社均沒使用。」看到眼前這片藍海,他隨即把握機遇,先行向廠商購入耳機,在帶團時與團友試用。

首年僅賣2套 由賣變租開拓市場

Tony曾多次創立旅遊相關的小生意,卻因經驗不足以失敗告終。為免重蹈覆轍,他未有即時投入大量資源在導遊耳機的生意上,在試用效果理想後,才成立導星系統(香港),開始向旅行社推銷。但他在創業首年仍然觸礁,公司出產了第一批的導遊耳機後,首年僅得2間旅行社購入各1套,令他大受打擊。

作為資深導遊,經驗令Tony深信旅行社對導遊耳機有需求,故未有放棄,更向旅行社查問使用成效。「本來旅遊業就不是賺大錢的,旅行社認為,購入耳機後需找專人整理,覺得很麻煩,便無購入另一批。」

了解到原因後,Tony隨即改變策略,對症下藥,將銷售改為提供租借服務,由公司負責導遊耳機的充電、保養及維修,更會親自運送至機場,供旅行團使用。

每事親力親為 源於導遊經驗

為確保耳機的質素,Tony會趁自己帶團時試用,但人有失手馬有失蹄。有次耳機租借給一間旅行社,供豪華歐洲團使用時,卻突然失靈,Tony得悉後,便隨即帶同運作正常的耳機,親自飛往當地為旅行團替換裝置。除了是力保公司聲譽外,也是源於他希望將最好的旅遊體驗帶給旅客:「導遊可能會去同一個地方很多次,但客人可能一生人只得一次機會,如沒有將當地好好介紹給客人,我認為是失策。」

憑着在旅遊業內豐富的經驗,Tony的導遊耳機租借服務逐步得到各大旅行社的垂青,由長綫的歐洲團、短綫的東南亞團及遊學團均有採用。客源更由旅行社進一步拓展,商業機構、拍賣行、銀行及政府部門等,凡是參觀或講解類型的活動,都會租用他的導遊耳機。耳機更發展到具備即場翻譯系統,使用者可透過不同的頻道收聽不同的語言,適合大型國際會議使用。

現時Tony更計劃拓展內地市場,衝出香港在深圳成立辦公室,為香港及內地的旅行團提供服務。

撰文 : 李瑩 hket記者

欄名 : 創業idea

完整報導: https://wealth.hket.com/article/2363096/

2019 年 5 月 20 日

安排Guidestar創辦人姚永松(Tony)接受《資本企業家》訪問

Guidestar 姚永松 引導遊耳機服務 拓藍海市場

旅行社導遊出身的姚永松(Tony)多年前在外地帶團時,無意間看到有行家,使用一款無線導遊耳機,方便在戶外與團友聯絡及進行導賞講解等。姚永松早年前決定結束打工仔的生涯,毅然發現本港並無這款的耳機售賣及服務,恍然一悟下決意引入該耳機,成立Guide star System(導星系統(香港)),主攻旅行社、公司及學校等機構客戶,推出一條龍租借服務,成功開拓藍海市場。

Text / Santos Photo / 鄺銘漢

我本身是一名資深歐洲導遊,多年前帶領歐洲團時,見很多日本、韓國及台灣客人的旅行社均提供了一個無線導遊耳機給他們。即使客人們分散周圍,有此裝置後,各團友也能清楚聽到導遊的講解。

這大大方便了客人,又可令導遊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,一套耳機令導遊工作更有效率,不用等全團客人到齊才開始講解工作。不用重覆講解之餘,可以很方便透過系統集齊友,又不用大大聲講解,無論在博物館、旅遊景點、商場外,有了此系統更能發揮導遊工作,當年我便對這個導遊耳機留下深刻印象。

及後我發現,環顧各地客人都能享用此設備,唯獨是香港客人卻沒有。我深想:外國這麼流行(無線導遊耳機),為何香港不能呢?後來得悉,一些香港前輩導遊也曾嘗試添置此一設備,

但由於成本高昂及技術問題,整套設備要每天回到公司充電,另外亦有接收及保養等,令此一設備逐漸被淘汰。

及後我在好奇心驅使下,加上看到同行有這個需求,便開始四處搜集及進行市場研究,經過了數年的時間,綜合所有資料後,我幾經辛苦地終於覓到一間合適的小型廠家,生產我心目中的

理想產品。其後我與廠家在共同研究下,終於研製了一個品質不俗、體積細小的導遊系統裝置。經多番試用之後,我確認它絕對適合推出市場,便膽粗粗地創業了。

小試牛刀遇挫 改推一條龍服務

有新的、好的產品,如何找尋市場呢?我百無頭緒,便找回舊公司旅行社打主意。有幸地,有兩間旅遊社願意使用。我研發「改良版」的無線導遊耳機推出市場後,旅遊公司對購置此系統反應一般,因為他們要額外增購此一設備,需要額外調撥資源及額外人手打理保養,對於旅行社,是不切實際。在2015 年,經過深思熟慮後,我正式把業務轉型至全球導遊耳機租借系統,為旅遊公司客戶提供耳機租借服務,此服務推出後深受各旅遊公司受落,為他們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,租借(日租、月租模式)、維修保養、清潔等,免卻了他們在管理上的煩惱。

今天我們的全球導遊耳機系統,不單在香港每月為超過3,000 位遊客服務,我們的客戶,除香港各大旅遊公司外,還推廣至中國,歐洲等旅遊市場,未來公司將會繼續拓展,其他亞洲如南韓、越南及泰國等,及歐洲地區的海外租機市埸,可見生意也漸漸上了軌道。

除了旅遊業外,我想到服務可以延伸至各個行業,如公司大型會議、員工培訓,又如學校遊學團、地產公司租售樓盤、大型拍賣會等;更吸引的是,有了此系統裝作開會用途,學校或公司便無須額外裝置部份PA 會議系統,可省回長期支付PA系統保養費。這些領域我都會積極去發掘。另一方面,我正與資訊科技公司共同研製導遊手電應用程式(Apps),配合用家的實際需要。

2019 年 5 月 16 日

安排「幸‧匯」接受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訪問

為單身男女覓幸福 配對顧問:配對不是「淘寶」

麥耀邦(James)的相親故事在網上爆紅後,他開設了配對公司「幸‧匯」,為單身男女尋覓另一半。行內競爭激烈,他是如何維持穩定的客源,為客人成功找到對象建立口碑?

網上交友騙案多 核實資料成關鍵

香港男女比例差距大,根據統計處數字,在2017年,男女比例為每1,000名女性有921名男性。不少人到了適婚年齡仍苦無對象,市場對配對服務需求大,但行內競爭同樣激烈,既有免費的交友應用程式,亦有各式各樣的極速交友派對。免費交友應用程式種類繁多,為何仍有人會選擇需付款的配對服務?

James表示,不少客人曾在網上交友及極速交友派對有不愉快經歷,甚至有客人在網上交友後被騙過百萬元,最後更要破產。他指出,客人對配對服務有需求,因顧問會先與客人見面,核實他們的資料後才進行配對,對男女雙方更有保障。

行內競爭激烈 靠口碑取勝

作為配對顧問,James會先了解客人的擇偶要求,再因應他個人觀察,寫下對客人的形象,讓配對對象參考。配對成功後,會讓客人自行決定是否與對方見面,再為他們安排第一次約會。除了擔任媒人,他亦會充當客人的「軍師」,教他們約會技巧,跟進見面的成果。

口耳相傳的行銷方式雖較為傳統,但卻往往最有效。James亦承認,新客來源主要是來自於成功配對的客人作推薦,他們將服務介紹給朋友,建立行內口碑。「試過有位護士在我介紹下認識到對象,及後的一個星期,來電查詢的女士,大多都是任職於同一個病房的護士。」

擇偶忌條件太多 當配對是「淘寶」

單身男女或常被批評擇偶要求高,James亦指部份客人確有此毛病,誤以為配對服務可助他們找到完美對象。「設立條件沒問題,但你要知道,配對不是淘寶。不是你付款後,我就會送貨給你。」他更認為,擇偶條件太多,只會限制了自己的選擇,甚至因此錯失良緣。

James的相親經歷成功吸引不少客人,但為了維持穩定的客源,亦從多方面的宣傳着手。除了網上宣傳外,他會與不同商家合作,舉辦各類型的講座,例如有化妝、相學及塔羅牌等,結合約會技巧等相關的主題。他認為,這樣的宣傳方法,可令合辦商同時找到潛在客人,產生協同效應。

撰文 : 李瑩 hket記者

欄名 : 創業idea

原文見於: https://wealth.hket.com/article/2350860

2019 年 5 月 16 日

安排「幸‧匯」接受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訪問

相親44次終成功 「毒男」創配對公司籲主動爭幸福

如果被人話你「毒」,你會有咩反應?麥耀邦(James)曾經係網絡上知名「毒男」,為了「脫毒」,他幫襯配對公司一年相睇44次,他分享自己的經驗成為網上熱話,吸引不少「毒」者。如今不但抱得美人歸,更自己成立配對公司,幫人「脫毒」。

James自認其貌不揚,但無自怨自艾,反而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。在適婚年齡苦無對象,於是他積極參與配對公司的相親活動,一年內相親44次。他的相親故事曾在網上錄得40多萬次點擊,更收到不少網民查詢,眼見需求龐大,他便乘機創立了自己的配對公司「幸‧匯」。

相親經驗太豐富 差點錯失良緣

James中學讀男校,大學畢業後擔任過記者、公關及教學等工作,專心追求事業時自覺不孤獨。但人到中年,家中的後輩都相繼成家立室,長輩們紛紛催婚,積極為他介紹對象。他笑言當時是到了「發情期」,無論是經家人朋友介紹、網上交友,甚至是極速交友,只要是能結識對象,他都屢敗屢戰。

他在多次嘗試無果,但發現一對一的相親最適合自己,於是挑選了配對公司中最貴的套餐,開展了一年相親44次的旅程。他坦言在每次相親經驗中均獲益良多,但相親經驗過於豐富,差點令他錯失良緣。

「那時候見過幾個做教師的,都不太願意交心,問她們在哪間學校任職,都守口如瓶。」

James後來跟配對公司表明,不想見任職教師的對象,但當時職員表示有一位教師已約好,他只好勉強赴約。這次是他第37次的相親,即使他故意遲到,女方仍大方交談,雙方在多次約會後走在一起,最後更結成夫妻。

創配對公司 籲主動爭取幸福

James本來計劃將相親經歷寫成書,鼓勵單身人士主動爭取幸福。但故事上載至網上討論區後,卻意外爆紅,改變了他出書的想法。「故事放上網後,一個早上就錄得40多萬次的點擊,收到逾百個私人訊息,問我用哪間配對公司。」他認為,這熱烈的反應反映了市場的需求,遂創立自己的配對公司「幸‧匯」。

很多人花一生去尋覓愛情,卻苦無結果,但James花了一年時間拼命爭取,最終成功覓得終身伴侶。他認為,無論單身男女的外在條件如何,肯主動爭取最重要,「很多人努力去爭取自己的事業、財富,但人始終會退休,而財富亦帶不走。但只有伴侶才可陪伴你走到人生最後一步。」

撰文 : 李瑩 hket記者

欄名 : 創業idea

原文見於: https://wealth.hket.com/article/2348126

2019 年 4 月 25 日

本港畫家黃學豐(Bernard)接受《晴報》訪問

80後北極作畫 繪出最美極光

到極地看極光是不少人的心願,但隨着氣候暖化,令不少地方遭淹沒,連帶看極光的地方也或將被吞噬。有80後本港畫家上月遠赴北極圈7日,在零下25度的嚴寒天氣下,畫出兩幅細膩極光油畫,旨在讓大眾看到極地蘊藏的美好風光,共同守護南北極圈。

80後本港畫家兼國際極光協會藝術部理事黃學豐(Bernard)上月夥拍國際極光協會探險團,一行10人遠赴北極圈內的俄羅斯北部「追光」,並在零下25度嚴寒天氣下,繪畫出兩張極光油畫,Bernard透露當中的困難處,「戴上手套難以捉緊畫筆,只能除手套繪畫,但由於太過投入,手部出現麻痹時我才想起要拿起暖包,幾乎凍僵!畫布亦有結冰現象要先行抹掃,兩幅畫都是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下畫出來。」

除手套畫感麻痹 畫布會結冰

7日行程中,Bernard本打算花3日捕足極光最美一刻繪畫,惟踏入第3日因遇上大風等惡劣天氣而被迫停止,幸好兩幅畫也能順利完成。他表示,用繪畫方法捕捉極光與攝影不同,「拍攝只能固定在某個時刻,繪畫則可以透過畫家的眼睛長時間觀察,捕捉最美的一刻。」

首次親眼看到極光的Bernard坦言,與平時從照片中看極光的感覺很不同,「現場看很有包圍感,色彩也最真實。」選擇在極地繪畫極光,Bernard坦言是希望作品讓大眾對全球暖化及生態責任有所啟發,「極地有很多很美好的事物,包括極光及北極熊等,但隨着氣候暖化,這些地方將來或會消失,希望大眾能加以珍惜。」Bernard的畫作將於下月舉行的「國際極光藝術展2019」展示。

記者︰李嘉嘉

編輯:梁偉澄

美術:簡力斯

完整報導詳見《晴報》網站:https://bit.ly/2UK01bW